2014年第8期-导读
 
本期重点推介人才培养和现代教育技术2个栏目。
人才培养不仅需要深入的理论研究,更需要具体的实践探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樊小杰博士撰写《系统构建提升青年教师教学力的新机制》一文(758页),立足多年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为依托,探索性地提出了“教学力”概念,并将学术研究和教学学术纳入教学能力的范畴。同时,还紧密结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具体实践,详细介绍了该校在积极整合学校各类优势资源,系统构建“点线带面、两级融通、内外驱动”的教学力培育机制等方面的有益尝试。为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的多维度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
《基于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的卫生信息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一文(黄成,767页),通过行为事件访谈、结合问卷调查、利用探索因子分析,获得了卫生信息化高级应用型人才能力素质体系,其包含7个一级能力素质和18个二级能力素质指标。同时结合能力素质冰山模型,根据能力素质对人的优秀绩效的重要程度及可获得性将上述能力素质分为海平面之上和之下两部分。并从培养目标、能力培养方案、师资队伍与培养体系几个维度,对重庆市某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进行实证研究。弥补了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的随意性,为开展基于能力素质的人才培养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与指导方针。
中国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正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完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沈皛磊等在《介入神经放射学课程在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重要性》(763页),结合目前国内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分析多种神经内科常见脑脊髓血管疾病的实例,强调新兴发展的介入神经放射学技术在诊疗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尝试在培训中增设2周左右的介入神经放射学理论和实践的观摩学习,为培养适应现代神经内科诊疗需求的高水平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提供了改进思路。
随着信息化教学在我国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和推广,极大地影响了医学教育变革的速度和力度。现代教育技术栏目特组织了6篇文章,就数字化网络教学研究、三维动画和三维数字化软件的应用、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和应用、数字教材的编写等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涛教授撰写的《三维动画教学软件结合CBL在腹股沟疝教学中的应用》(844页),将三维动画教学软件应用于外科学临床教学难点———腹股沟疝教学,突破了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反映了腹股沟疝的解剖生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的全过程,有效地解决了腹股沟区解剖结构复杂、抽象难懂的困难。并与CBL教学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虚拟三维数字化骨盆制作及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李筱贺博士,853页)将新兴的三维数字化虚拟仿真技术创新性地应用于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并与传统干燥骨标本骨盆教学比较。实验及理论考试成绩均证明制作虚拟三维数字化骨盆图谱用于系统解剖学教学,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为解决现阶段解剖学教学标本来源严重不足提供新的方法。
《社会医学精品课程网络建设满意度和认知度的现状分析》(夏萍博士,857页)一文,从社会医学课程设置、学生学习现状、学生对社会医学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满意度和认知度4个方面分析了社会医学教与学的现状。研究结果显示,社会医学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社会医学的学生学习重学分、轻实效;社会医学的网络资源重建设、轻利用。
本期国外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临床教学、实验教学、医学与社会栏目的其他文章也各具特色,启人睿思,敬请广大读者细细品味。
导读
微信关注二维码